某天在等人的時候,逛誠品的時候買下
覺得自己滿喜歡看這種書,想在相同溫層找到知己的感覺
所以看完這本書也特別有感覺
我沒想到原來除來台灣以外,韓國的護理環境也是這樣...很糟?差強人意?
其實我也不知道應該要用什麼形容詞比較合理
但是看到這本書當中分享的故事,我也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你們知道嗎
有的時候一大早把工作車推出去之後,就再也回不來護理站
所以對於他寫說找不到時間吃飯只好抓住一點點空檔躲在旁邊趕快把食物吞下去這一幕
我真的很有畫面
常常在病人面前餓到肚子咕咕叫,我自己都不禁失笑
但沒有辦法,那麼多病人家屬要你幫忙,也不可能說我在吃飯,就撒手不管
對我們來說真的太困難了
還有你以為我們[只要照顧病人]嗎?
不!錯了
裡面寫到一段有個護理師被誤會被打還懷孕,因此還流產
不但沒受到保護,還要求他一周內仍須交出如何增加醫院營收的報告
這真的好誇張,但這也是我們面臨到問題
我常說我不是做服務業,但事實就是就算是好聽的財團法人
就是以營利為目的啊
是有在算績效的,也就是占床率
雖然我們沒有什麼提升營利這種誇張的事情
但沒有占床,就會用一些強制你休假的方式
讓你放假,等到你特休被扣光以後就扣你薪水這種
我們也是抵抗不了
但我們也會被要求交一些讀書報告或心得或創新報告或者每天早上根本沒上的課要求你要整理紀錄
用讓你自我提升的說法,要求你必須完成一些項目
但照顧病人事情已經多如麻了,哪那麼多精力?
更何況這都不能真正有所提升,都只是形式完成
這就是護理環境
偏偏我們的養成教育就是如此,我們以為我就該如此
書的後段也分享了許多作者照顧的個案
人性的樣子也真的嶄露無遺
為了錢的家屬,呼吸器拔除與否,跟父親能不能起來說明財富分配有關
為了國籍,以為美國很好嗎?常會搞不懂一些人們的思維,也是我這幾年工作發現的
常會問[他到底在想什麼?]
三十歲的女孩,嚴重的車禍生命就此結束
對作者內心的衝擊很大
我覺得自己也是如此
看過生第三胎的產婦,從外院送來,但因失血過多,腦部缺氧,變成了植物人
她不會想到已經生三次了,也選了知名婦產科診所,怎會如此?
癌末的患者,她還有很多事想做,也因為如此,來的時候已經末期了,只能躺著等待生命的結束
對我自己的衝擊也是真的很大
我想要看他們變好,但卻無法,陪著他們一起苟延殘喘
卻束手無策
我不是神不是醫生,只能協助
我也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大的能耐,所以感到沮喪
你看到這個社會的人性模樣,真的如同這本書裡的內容
完全把這個圈子裡的樣子血淋淋地呈現出來
護理根本是醫院裡最渺小的一塊,但我們卻是第一線病人很重要的人
但卻沒有人尊重理解我們
如同書腰寫的:護理師也是人,也有絕望無助的時刻
但我們仍然為了病人戰到最後一刻
最後作者離開工作二十一年的醫院,因為她不能改變這樣的環境
但她試圖用別種方式讓其他的人知道醫院的模樣
那我們呢?
台灣的護理師?